2006/04/25
【走讀宜蘭建築】礁溪戶政事務所
◎位於礁溪鄉中山路上的戶政事務所外觀
黃聲遠建築師深耕宜蘭,至今邁向第十一個年頭。黃建築師在過去的各項建案中,灌注自己對建築的熱情和理念,不斷衝撞當地既有的建築形式、風格、和制度。因其柔軟的身段,和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於溝通作業上,總是能化解歧見,達成共識。然而在去年年中落成的「礁溪戶政事務所」,卻在當地引發不小的激烈抗議。
這座充滿實驗精神與創意的建築物,是黃聲遠的自我挑戰之作,從外觀就可以看出它不是普通的建築。建築師以扭轉的巨大立柱、突出延伸的樓板,營造出動態、不規則的空間感。黃聲遠企圖將這棟建築帶入「山」的意象,穿梭其間產生走在山林小徑的錯覺,樓層與樓層的界線被模糊,內部空間不再規矩方正。
◎建築物側面
◎扭轉的巨大立柱,上覆藍色磁磚
黃聲遠更在這棟建築物裡徹底實驗不同材質的運用,建材之多元到達目不暇給的地步。然而材質的豐富卻恰巧呼應建築物本身的有機個性,顯得不單調重複。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直接以鋼筋成形的樓梯扶手,此一設計確實達到造型上的特殊效果,但是鋼筋畢竟是親和力相當低落的建材,而且在維護上必須付出相當多的心力。
◎以鋼筋直接造型的樓梯扶手
◎窗框、屋簷、牆面,運用多元材質構成
與外部道路和周邊建築物的關係上,本持著黃聲遠一貫的作風,採引導的方式讓路人自自然然從外面進到建築物內部,沒有明顯的圍牆在四周,和鄰近的建築物保持友好開放的態度。事務所庭院像是隔壁學校的延伸,融為一體。
◎左邊是與中華電信的鄰接設計,右邊則和學校以小巷相連
◎頂樓遙對五旗峰
登上建築物頂樓,五旗峰在望,黃聲遠原本打算設置湯屋供民眾泡湯,因遭致反對而作罷。建築師想打破的不只是公家機關的紀念物個性,更挑戰空間本身的功能限制。我觀察到建築物將原本該藏在內部的管線外露,曲折攀附在壁面與柱間,前來解說的吳先生表示:這是為了配合建築物多變、不規則的外觀,做出藤蔓攀爬其間的的暗示。黃聲遠居然考慮到這麼小的細節,讓我心生佩服。
◎蔓藤水管攀爬其上
然而這棟風格前衛的公共建築卻不見容於社會大眾,甚至在專業人士間也引發議論。我們偶然和當地人談起她對戶政事務所的觀感,得到相當猛烈的批評與抱怨。除了對外觀美感的不認同,在內部空間的規劃上也頗有微詞,尤其對建築物的植物栽種方式反感,認為與廢墟無異。她甚至認為建築師趁機海撈一票,隨便設計。但是實際上建築的難度比一般方方正正的大樓要高出許多,所需費用更是不在話下,阮慶岳老師表示:這個案子建築師肯定是賠錢在做。由此可以發現一般民眾的想法,和實際情況中間存在著落差。同行的一位長者私下透露:她也不喜歡這棟建築物,尤其是鋼筋扶手,對於植物的綠化方式和當地人看法相同。
但是我個人卻非常喜歡黃聲遠的設計,或許是他的理念先得到我的認同。我認為以「山」為概念來設計空間非常有趣,走在建築物內部一點也不無聊,好像是一場遊戲,在不同的轉折間發現新的空間趣味。正因為虛空間如此變化多端,光影效果因此多樣化,得以在建築物的每個地方體驗不同的視覺效果。
◎自頂樓拾階而下,充滿爬山的趣味
因為參訪時間短暫,來不及體會空間使用的感覺,但是行走在建築物內部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樓層概念的虛化減低了建築物本身的壓迫性,取而代之的是視野的開放感。至於植物的綠化,我是贊同不要太人工的,植成整整齊齊的行列並沒有太大的意思,如果有一天這些綠色植物得以自然蔓生到和建築物融為一體,必定是非常美麗的景象。
站在鼓勵建築師大膽創新,開創自己風格的立場上,希望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彈性和容忍度讓建築師放手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走在時代的太前端總是辛苦的,或許等十年、二十年後再回過頭來審視這棟建築物,可以還給黃聲遠比較公正的評價。
延伸閱讀:常建築:黃聲遠的一生邀請
◎更多礁溪戶政事務所影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我是從google的圖片搜索連到這兒的,
回覆刪除也就是您這文章的第一張照片。
剛看到小圖時的第一印象,感覺有點 Gaudi 的 Fu,
真的有那麼一些有機體的味道。
在下是流落在外的宜蘭人,
曾去逛過同樣是黃聲遠先生設計的社福館,
但礁溪戶政事務所卻還未去過,
有機會回宜蘭時會去礁溪走一趟。
謝謝您的分享。
我倒是沒有跟Gaudi聯想在一塊,雖然黃建築師確實也採用了馬賽克來裝飾立面
回覆刪除他的有機體建築,宜蘭本地人不甚買單
剛蓋好的時候聽說罵聲連連
現在不知是否已經改觀
您回鄉時不妨意見調查一番...^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