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0
拜訪大紅袍:武夷岩茶傳奇韻事
武夷岩茶聲名遠播,多年前在電視節目上看過介紹後,就一直念念不忘——生長在岩壁上的茶樹揉捻出來的茶葉,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何以被奉為聖品?既然來到武夷山,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就是這片特殊的自然環境,孕育出武夷岩茶的好滋味。武夷山的氣溫冬暖夏涼,雨水豐沛,雲霧多、濕度高。
茶樹生長於山峰岩壑之間的谷地,這種地形讓茶樹半天曬到太陽、半天躲在陰影下,是產出好茶的良好日照條件。
陸羽在《茶經》裡提到茶樹的等級:「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丹霞地貌不斷崩落的碎石礫壤,成為武夷山先天的產茶優勢。
「晚甘侯」是南北朝時代對武夷岩茶的尊稱,可見武夷山產茶歷史之悠久。中國歷代都有將武夷茶上貢朝廷的紀錄,甚至有御茶園的設置。
講到武夷岩茶的品種,可真的是項學問。從茶樹外型、生長地域到製茶方式,要學會如何分辨實非易事。而岩茶的花名更多達八百多個,當地茶農為了標榜自家茶葉的特色,便會根據茶葉的特質另起個花名。
譬如說「不見天」,只是為了表達這幾株茶樹生長的地方曬不到太陽。
這片岩壁就是著名的大紅袍茶樹生長之地。關於大紅袍的傳說非常多,甚至有仙人攜天上茶種植於此之說。但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莫過於僧人以茶樹的茶湯,救了昏倒於路旁的落魄書生,書生後來高中狀元,來此地報恩,替茶樹紅袍加身,因而得名。
現代人講究科學實證,神仙之說終究不能用以說明大紅袍產的茶何以品質特優的原因。大紅袍之所以成為武夷茶王,實在是因為它特殊的生長環境。
大紅袍生長的山谷有個名稱叫做「九龍窠」,由九座聳立的山峰對峙而成。岩壁常有山泉自裂縫間穿過,再加上最佳茶土風化巖,半山腰適宜的日照等優異的天然條件,造就出大紅袍的絕妙滋味。
大紅袍的母株已經三百多歲,不再摘採葉片用來製茶。從這株母樹以扦插方式無性繁殖的茶樹,味道最接近大紅袍,但仍然不及原始茶樹的品質。原因何在?因為生長的環境不相同。也就是說:真正的大紅袍其實就只有這三株茶樹。至於以有性繁殖的播種方式長出的大紅袍,味道又更加偏離,因為有性繁殖多多少少會改變到物種的基因。
我喝到了今年產的大紅袍二代樹(無性繁殖)產出的武夷岩茶,香氣近似台灣的東方美人,有濃厚的果香,喝下去之後齒頰留香,十分甘甜,是一種沒有喝過的烏龍茶味道。
為了避免人為的破壞,自清代有專人駐守看管,岩壁下的小屋就是看守士兵的住所。今天中國政府也有派人駐守在此看管,但住所在另外一個地方。
當地人有茶祭的習俗,每逢採茶時節來臨,茶園主人會帶著貢品到大紅袍茶樹前設壇祭祀。除了祈求今年的茶葉質量俱佳,也有不忘其本的含意在裡面。大紅袍茶樹在武夷山茶區開枝散葉,儘管它年事已高,不再產茶,卻是當地製茶葉重要的精神象徵。
【延伸閱讀】:
1. 中國藝苑_藝術生活:大紅袍背後的故事
2. 泰順和茶葉:武夷岩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