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遮陽板的切割效果,減輕整體結構的厚重感——「東閩紀念大樓」
繼李祖原之後,成為台灣九0年代最重要的建築師,姚仁喜先生以他對現代主義建築堅定的信念,以及施工品質的高標準,活躍於台灣建築界。
◎仁愛富邦大樓外觀頗富科技感
由於他對施工品質的重視,無形中提升台灣本地的營建水準,也使得台灣有能力建造像清水混凝土、新式玻璃帷幕等需要高品質施工技術的建築物。其中以乾式施工建成的仁愛富邦大樓,外觀採用新式帷幕,堪稱九0年代初期,由後現代轉往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性建築物。
東閩紀念大樓是姚仁喜以清水混凝土展現的美學極致,面對四周混雜的公園綠地、住宅、校園,姚建築師突破原本水平或是垂直的街道走向,改用45度的斜面,使得建築物本身突顯出來。同時以通道貫穿前後,以視線連接空間。為消除巨大混凝土塊體所帶來的沈重感,外覆橫向緊密排列的金屬遮陽版,製造分割效果,減輕厚重感。而跨距甚遠的樓板則以格子樑作為力學上的支撐,這種手法同樣應用在他的多項作品上。
將大樓結構作為外觀的一部份,是大陸工程大樓的特色,內無樑柱,使得建築物本身打亮燈光時,酷似一盞美麗的玻璃燈籠。僅靠大樓四周的鋼樑做為建築物主要的支撐,外覆玻璃,樓板以格子樑取代落柱,美化視覺。但是主要鋼樑以清水混凝土包覆的設計遭致現代主義建築者的非議,有將鋼構大樓偽裝成鋼筋水泥建築的嫌疑。
◎主要鋼樑被覆上混凝土,樓板上的格子樑清晰可見。
建築往往顯現出建築師本身的氣韻,姚仁喜自身欲進還退、欲顯還留的人格特質表現在建築上,形成矛盾的魅力。阮老師以老子『道德經』中:「曲則全」的概念來闡述姚仁喜的風格:「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都市紛攘的環境中,姚仁喜這種自謙、寧靜、不矜誇的設計風格,卻恰如其份地融入四周,像是隱於市的修行人,稍稍保持著距離,濁世難以沾染,獨自保持著優美的姿態。
然而一旦離開嘈雜紊亂的都市空間,換到單調的工業區,或是遼闊的自然地景,而建築物本身依然稟持相同的設計理念,不免予人過份拘謹莊重的突兀之感。(如南藝所音像大樓)
儘管建築界質疑現代主義建築刻意冷漠疏離,高度國際化商業傾向的聲浪不斷,姚仁喜建築師仍固守自己的選擇。雖然當前的風潮使得輿論對他多所評議,阮老師認為:往後在回顧台灣重要的建築師時,姚仁喜必定會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肯定。
◎本文同時刊載於敏隆講堂講堂隨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