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3

行動藝術:提問與自我越界

ME (by Audiofan)

知道顏忠賢其人,最早是在兩次黑盒子講座上。一次是印度,場地運用他的藝術創作概念「軟建築」來布置。一次是伊斯坦堡,他對清真寺的科幻想像大大讓我讚賞,此觀點也被我用在土耳其的旅遊文章中。顏老師特立獨行的言論風格和跳躍性思考,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應邀參加他與學學的合作案「紐約行動創作計畫」的說明會,內心充滿期待,不曉得顏老師又要出什麼怪招。長達三小時的講座時間,內容織度之高,濃稠到難以當場消化。大腦各區不斷遭受思想電擊,超速運轉,快感指數頻頻破表。

老師扭轉了我對現代藝術原本高度抗拒的偏見,讓我重新去思索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創作的起點,和他們呈現出來的樣貌。那些狂野得極盡荒謬的所謂「當代藝術」,或許是人類心靈解放後的必然狀態。走出傳統框架後,我們是否真正得到自由?

顏忠賢以自身參觀德國文件展所發生的小故事,來點出旅行真實的意義,並比較旅行和行動藝術的相似之處。「行動藝術」這個連大英百科全書都查不到的詞彙,承繼二十世紀初達達主義的反動精神,以個人的身體力行做為藝術創作的手段,旨在挖掘生命(生活)的真相,探討人類存在的各種可能性。

理論太抽象,不如舉例來得震撼直接。老師以台灣的行動藝術家於紐約的著名作品,來說明什麼是行動藝術。比如說:一整年待在三坪大的空間,足不出戶,並詳細記錄自身的各種心理狀態。又或者一整年都不進入頂上有遮蔽的空間,在全然沒有保護的狀態下,是否能生存。甚至與一個不熟悉的人用八尺長的繩子綁住,生活在一起整整一年。

當我聽到這些極端的條件時,心理面想的是:行動藝術家其實是把人生的某些面向高度濃縮後呈現出來。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個白領辦公室一族,日常生活經常是從一個「箱子」,移動到另一個「箱子」裡去,不過是三坪空間的擴大。而八尺長的羈絆,有可能是我們的任何一種人際關係。

從這些近乎自虐的行徑裡,對照出日常生活的荒謬性。而行動藝術家本身經由這些過程,更深層地向內挖掘未曾被發現的自我。「你有勇氣去弄清楚生命的真相嗎?」顏忠賢老師問道。人到底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到什麼程度?在無外力強迫的情況下,堅守某種制約。對於行動藝術家來說:終極的對抗與挑戰,始終來自己身。

因為習慣而麻木,也因為習慣而安逸,我們早就在自己四週設下無數的牢籠而不自知,行動藝術的意義正是在發現這些無形的障礙,進一步發現自己的可能性,「生活其實不只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顏老師說。旅行和行動藝術在此找到交集,兩者都要從日常生活的軌道裡逸出,去做一場生活的冒險。

提問,並且自我越界,然後重新看見生命的原貌。我想起電影「皮相獵影」中的攝影師進入天體營要求拍攝,那何嘗不是她的自我越界?主角自身的心靈旅程才是這項行動的重點,攝影作品不過是最後的呈現。

當天講座結束,有一種被隔空傳功的感覺,某部分的自我被啟發,想要破繭而出。我也想在自己的生活裡跨越那些無形的界線,邁向更廣闊、更自由的心靈世界!

【後記】:
不敢暴露自我一直是我的罩門,決定從這裡開始,當作突破的起點。這張拼貼是回應內心世界波動的作品,我如何看待「自己」的影像素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