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4

聽現代音樂有感

國家交響樂團發現蕭斯塔可維奇(Shostakovich)系列音樂會即將舉行第七場,經過這幾場音樂會以及導聆講座的薰陶,對於現代音樂全然抗拒的態度,似乎有了轉變,並且漸漸理解:何以這時代的音樂喜歡納入不和諧、尖銳、近乎噪音的聲響?

因為這就是作曲家所身處的世界,機械性的工業噪音隨處可聞。如果巴哈、貝多芬生於現代,說不定也會把這種聲響放進他們的音樂創作裡面呢!作曲家寫作音樂,將自我意識以及個人生存時代的特徵、價值觀等元素,隱含於作品之中。

不只是音樂,所有的藝術創作都無法脫離他的時代,然而神秘的是:這些不同時代的創作,最終的目的地卻是一致的,也就是直接通往人類的心靈底層,不斷在各個世代間引發美的撞擊,帶來深刻的感動。


音樂語言沒有國界,表達超越人類語言所能表述的意涵。儘管聆聽音樂是直觀的,欣賞者仍然需要經過訓練。不是指專業的音樂訓練,而是如何進入音樂之中的訓練。這個觀點也適用在其他的藝術欣賞領域,然而「欣賞藝術需要學習」的想法,並不與「人人都能親近藝術」互相抵觸。欣賞也有層次的深淺之分,透過學習,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到藝術創作的核心之中。當然,我們也可以僅止於感受藝術所帶給我們直接的情緒感受。

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夠遇到一位領我進入古典音樂領域的老師,我確實感覺到自己的改變,可以更貼近音樂本身。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得以理解作曲家如何挖空心思,運用各種作曲技巧來展現音樂之美。一段美妙的旋律做為基本的創作素材,再加以濃縮、或是放大,在適當的地方加入音符,或是改變音樂的調性做為對比。然後在配器上下功夫變化,以此寫出各式各樣精采動人的音樂作品。作曲家彷彿手握魔法粉末的魔術師,調配不同比例的配方,妙手一點,音符全活了起來。

這些在音樂方面的體會,可以加以引伸、援用到其他的領域去,譬如:建築、攝影、繪畫以及文學。以前雖然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並不清楚其間如何發生關連,現在則能心領神會。

音樂在心靈的修補上,具有強大的力量。數不清有多少次在音樂中被安慰,讓情感得到釋放。當旋律響起,感受到自己的心隨著流洩而出音樂律動,那份不足為外人道的快樂,正是吸引我不斷回到音樂裡的最大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