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以人為尺度的城市,是黃聲遠的夢想,他希望在城市中規劃出以行人為主體的動線。宜蘭縣政府目前推動的「蘭城新月計畫」,正是黃聲遠實現理想的藍圖。從火車站出發,經過一連串規劃好的路線,到達宜蘭河邊,我們可以憑藉著雙腳在城市中漫遊。因為時間有限,我們選擇完整路線的其中一段,從楊士芳紀念林園經社福館與屋橋,通往宜蘭河畔。
阮慶岳老師特別介紹黃聲遠正在宜蘭火車站附近推動的建設,站旁廢棄的倉庫將搖身一變成為購物與娛樂的場所。另一邊預定拆除的舊房子被黃聲遠搶救下來,房舍殘存的立面成為行人休憩的角落,而規模比較完整的房屋將被改建成咖啡廳。火車站對面立起高大的綠色鐵樹,黃聲遠希望未來能以鐵樹串起安全的人行步道,將遊客的腳步帶往宜蘭城區。人造的鐵樹將被四周栽植的自然植物纏繞,難分彼此。
楊士芳何許人也?他是宜蘭首位、也是唯一一位進士,澹泊名利,致力發展教育事業,對於提振地方上的文風,幫助很大。為紀念他的貢獻,在楊士芳籌建的碧霞宮北側,設立紀念林園,由黃聲遠設計。紀念館和碧霞宮在位置上平行排列,與旁邊的建築物形成中庭,好似院落的其中一進。紀念館外觀靈感來自當地民眾推放木柴曝曬的習慣,立面以枕木組合而成。
◎枕木架
◎挑高處理的停車場,採光良好
停車場入口上方設有咖啡屋,以楊士芳的號命名為「芸堂人文咖啡」。黃聲遠不希望停車場低矮陰暗,刻意將空間挑高處理,改善採光,使得停車場不只是停車場,許多活動也可以利用這個場地進行。從咖啡屋後方,步上木板鋪設的清幽小徑,通往紀念館。兩旁種植桂花,象徵士人重視內涵的高節品行。
◎紀念館入口
由楊士芳紀念林園接上往社福館的巷道,黃聲遠與巷口的台灣電力公司協商,降低圍牆高度,營造更具親和力的環境。巷道兩側民居的外圍和路面特別整理過,成為適合人行走的路線。
◎社福館立面
宜蘭社福館是黃聲遠非常成功的案子,為減少高大建築物對四周低矮民宅的壓迫感,建築師利用細長的線條和碎化的塊體,削弱體積的量感。立面錯落擺置傳統民宅造型局部,達到分割面積的目的,同時與周遭環境融合。 建築物以中間通道分隔成左右兩棟,沒有圍牆的社福館,卸除民眾戒心,可隨意進到社福館所在空間。觀察社福館細部,已經可以看出黃聲遠嘗試運用多元材質的傾向。
◎連接社福館與宜蘭河濱的屋橋
走上屋橋,接續往宜蘭河畔的道路,開闊的河濱風光令人驚豔。綿延的青草地,教人忍不住要赤腳踩踏,感受那份柔軟。未來在這裡,木板步道會取代筆直的水泥道路。旅人從車站出發的宜蘭行腳在此結束,可以悠閒地坐下來享受一杯咖啡。黃聲遠所構築的美麗宜蘭夢,我似乎也在那個夢中微笑著。
延伸閱讀:
1. 常建築:黃聲遠的一生邀請
2. 宜蘭西堤社福館與屋橋影像
3. 芸堂人文咖啡;楊士芳紀念林園簡介
4. 宜蘭河濱公園規劃咖啡休閒空間
星子拍攝的影像:
1. 楊士芳紀念林園
2. 宜蘭西堤社福館與屋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