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3

貝姆的田園

貝多芬第六號F大調交響曲作品編號68「田園」(Beethoven Symphony NO.6 in F major OP.68,"Pastoral"),是我最早接觸的交響曲之一,而且初次聆聽就是現場管弦樂團的演出。記得那是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台灣省立交響樂團的演出,我和哥哥兩個人在和諧的樂音中迷迷糊糊睡著,即使如此仍然感覺得到音樂本身是多麼動聽。當時我只注意到弦樂的美妙,並不瞭解整首樂曲的面貌。

在不怎麼富裕的學生時代,CD剛剛風行不久,擁有一張「田園」曾經是我心底小小的願望。那時候不懂得分辨版本好壞,幸好隨手揀選的版本不算太差。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Deutsche Schapplpatten於日本發行的CD封面


這是由美國指揮家布隆史泰德(Blomstedt, Herbert)率領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於1988年灌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中的一張,在八零年代曾經轟動一時。再過不久,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即將來台演出這首曲目,能夠在現場聆聽德奧原味的貝多芬田園,令人雀躍不已。

若是無法到場欣賞也沒有關係,推薦一張名盤給您,只有擁有它,坐在家中就可以反覆體驗「田園」的美好。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DGG大花版CD封面

名列日本唱片藝術五百曲第一名,代表專業領域對這張專輯的肯定。音樂一放出來,不同凡響的氣勢,即使不熟悉音樂本身,也能感受到強大的吸引力。根據唱片側標的說明,指揮家貝姆(Karl Böhm)此時已是八旬老人,然而在他指揮棒下的「田園」聽起來絲毫不顯老態,活力十足。貝姆展現對樂團爐火純青的控制力度,快慢強弱之間收放自如。在指揮家深厚音樂涵養的詮釋之下,聆聽者得以領會貝多芬音樂的精髓。

全曲共五個樂章,從長度看來,第三和第四樂章略短,合併起來約等於其他單一樂章的長度。貝姆的版本演奏時間45分鐘半,比布隆史泰德的版本稍長。樂曲寫作於1807到1808年間,幾乎和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同時完成,但是兩部作品所呈現的意念卻成為強烈的對比,或許貝多芬有意表明人生樣貌的多變,彼此對立卻又同時存在。

整首交響曲雖然散發寧靜閒適的氣氛,演奏速度卻不慢,五個樂章分別是從容的快板—很快的行板—快板—快版—稍快板。作曲家替每個樂章題有副標,儘管這首交響曲確實帶有描繪性質,但著重在氣氛的傳達,而不是寫實的情節景物,無須拘泥於文字所給的標題定義,而應深入到音樂本身表達的美感。

第一樂章是初到鄉間而被喚醒的愉悅心情,弦樂帶出的節拍宛如行進在鄉間小路輕快的步伐。音樂時而平緩,時而昂揚,引領我們的心緒進入開闊的田園景象。第二樂章以「溪流」點題,在潺湲的溪畔漫步,木管樂器在弦樂的陪襯下,如林間鳥兒聲聲歌唱,靜謐的氛圍使思緒漸漸沈澱。詼諧曲式的第三樂章,帶來農人們歡樂的聚會,鄉村風味的舞曲節拍,渲染出強烈的色彩。突然,天空烏雲密佈,幾聲悶雷預示風雨欲來,貝多芬在第四樂章颳起狂風,雷雨交加。描寫暴風雨的音樂段落出現的機率很頻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將此樂章和華格納樂劇「女武神」序幕的暴風雨樂段加以比較,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同樣是天才靈感的完美展現。雨過天晴,日光自雲層後面鑽出,天降甘霖,潤澤萬物,第五樂章以牧歌來表現暴風雨後的感恩之情,全曲在安詳的旋律中結束。

不習慣聽大編制交響樂的人,往往視三四十分鐘的樂曲為畏途。長大的樂曲確實容易稀釋掉濃度,難以時刻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但就是有人可以寫出四十分鐘精彩的音樂,從頭到尾都無冷場,讓你捨不得漏掉任何一段,貝多芬被稱為「樂聖」,絕非徒具虛名。

貝姆和維也納愛樂的組合得到加乘的效果,使得「田園」更加細緻迷人,從音樂開始到結束,時間在不知不覺中經過,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仍意猶未竟。傑出的音樂家演繹傑出的音樂作品,貝姆的田園是接觸交響曲的最佳入門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