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1

藝術心靈之源:六個大師的童年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當我們欣賞完一部經典名片,總不免捫心自問:藝術家天才般的靈感究竟因何而來?近代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認為:成年人的種種行為都可以回溯到幼年經驗,那麼藉由窺視藝術家童年時期的片段,是否可以找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的關鍵?電影「六個大師的童年」,由六位不同的導演各自執導一個故事,帶領觀眾走進主角的童年回憶,探索六位大師級導演的藝術生命之源。


這部不可多得的小品佳作,雖然僅是六個小故事的集合,由於主人翁的年代相近,地理位置橫跨歐美兩陸,恰巧將二十世紀初,西方社會的時代氛圍給呈現出來。裡面談到種族的歧視、社會階級差異、家庭生活的情況等等。

幾位導演無巧不巧地幾乎都出身家境優渥的人家,我很快注意到劇中每個家庭用餐場景的共同特徵:除了講究餐桌上就坐的順序,他們用餐的時候就只是專心地用餐,如果要講話,絕對會停下進食的動作,不會邊講邊吃。

很慚愧地,這六位大師的作品我所知甚少,僅有希區考克的作品尚稱熟悉,儘管如此,並不妨礙我接收影片本身含藏的豐富訊息。電影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讓我從簡短而微小的事件中,尋找這些未來大師們賴以創作的憑藉,和他們身上的特質。


「我深愛著我的母親,那是我童年唯一美好的回憶」──佛列茲.朗(Fritz Lang)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種族歧視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在成長環境中建立的認知,幸而佛列茲因著對母親強烈的愛跨越這樣的偏見。故事同時也考驗著觀眾內心的刻板印象,偏執與偏見無所不在,當抉擇時刻到來,我們是否能像佛列茲一樣,選擇擁抱真實的情感,而不是盲目地服膺於外在的價值。

故事最後,畫面停在家門前的一盞油燈,照亮了孩子回家的路、照亮了每個人心中蒙昧不明的角落。

明顯早熟的佛列茲,比其他人更早經歷己身價值體系的崩潰,這樣的個人體驗勢必會反應在他的作品裡。


「一年後我母親過世,我始終覺得我沒達到她的期待。」──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五歲就能背誦莎翁劇本的小小心靈,在母親重病的時候不眠不休地看顧,「如果我不看著她,她就會死」大人要他去休息時,小奧森一步也不退讓地這麼說。敏感、天真、才華早露、驚人的意志力,以及對自己高度的期許,大師特質躍然螢幕上。


「現代生活只適合優等生,我想保護其餘的人」──賈克大地(Jacques Tati)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雖然我不懂法文,但隱約覺得這段話譯得似乎不夠傳神。從影片內容來看,我覺得所謂「優等生」應該是指所謂的「Normal People」、落在平均值裡面的普羅大眾,而其餘的人則是指那群相對少數、需求容易被社會大眾忽略的邊緣人。

賈克因為天生高大,而在成長的過程中飽受「特別」對待,影片藉著荒謬的拍照事件來突顯。我們也跟著逃離的賈克的腳步瀏覽了一遍他的日常生活:窄小的座椅、高度不夠而拖到地面的衣服掛勾等等(我聯想到左撇子的遭遇)。而這個身材上的特質,讓賈克孕育出與眾不同的「視野」,或許也因此讓他能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人生。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賈克在體育館裡盪鞦韆的片段,動與靜的對比落差給影像注入活力,並產生趣味。


「我們必須接納,而非排斥‥‥為我們帶來知識技能的陌生人」──尚雷諾(Jean Renoir)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故事紀錄了富家公子和貧窮慣竊間一段特殊的友誼。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幾個孩子在公園的溜滑梯裡相遇了,不管認不認識,立刻就能瘋在一起,反而長大後習慣和所有人保持距離,不再那麼輕易地打開心房。

尚雷諾之所以能無視彼此身份的差異,輕易接納古菲,或許和家庭教育有關,他的母親竟對尚雷諾和「野孩子」玩在一起的事,未置一詞,對被冤枉偷鞋的古菲也沒有露出不悅的神色。當然這純粹是個人根據影片內容做出的臆測,不一定和事實相符。

第一個故事談的是種族的問題,這個故事談到的是階級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不論是在上一個世紀還是這個世紀,仍持續存在著。


「影響人生至深的教育和天性,的確表露在我的作品中」──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六個故事裡只有這一段是黑白的,一直看到故事結束我才恍然大悟:或許這部電影也帶有向大師致敬的意味,至少這一段模仿了希區考克的風格。希區考克自幼在嚴厲母親的照管下成長,不但每日必須向母親懺悔犯下的過錯,若是沒有吐實被母親發現,更會遭受恐怖的懲戒。不難發現他的名作「驚魂夜」裡,那個具有強烈控制欲的母親原型從何而來。也或許,驚魂夜裡男主角對母親愛恨交織的情結,暗藏導演自己的寫照。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餐桌再一次成為故事的核心,儼然家中權力核心的母親居於上位,一語道盡這個家庭的結構關係。


「我妹妹出生後,我才明白童年的專利,可以時而恐慌,也可以欣喜若狂」──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劇情一開始兄弟兩人在海灘玩耍,哥哥拿著樹枝逗弄螃蟹,弟弟站在一旁觀看,如同所有孩童經歷過的,將這個活生生的生命體視為玩具。這饒有深意的一幕,預示後面到來的情節。

小妹誕生後,兩兄弟潛意識感覺到地位受威脅,雖然在片中是以「妹妹造成家庭麻煩」的句子出現。哥哥壓迫弟弟去執行「掃除麻煩」計畫,小大人的口吻讓人不寒而慄。這種類似的心態我曾經聽朋友講過:如何在弟弟妹妹出生後,試圖要把他們「變不見」,生存競爭在原生家庭裡一樣存在。

六個大師的童年劇照

哥哥說:「小嬰兒還不懂生命是什麼」,讓我莞爾,這不正是講他自己嗎?當然,這謀殺計畫沒有成功,否則電影大師柏格曼恐怕不會名留青史,而是報紙上某則地方新聞的主角。

該片的配樂我非常喜愛,小提琴和鋼琴攜手奏出的單純旋律,簡潔明快又帶著韻味。朋友說:這是典型柏格曼電影的配樂風格。我對柏格曼的作品一無所悉,或許這部小品將成為我進入眾大師經典的起點。

※劇照截自電影畫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