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3

台灣藝文界的互援現象

遊手好閒的這段時間,有很多機會觀察台灣藝文界的活動情形,我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互相支援的現象,各類表演、平面媒體、講堂會彼此串連,以主題的方式舉辦一系列的活動,而非各自為政。

最先認知到此一現象是從 NSO 發現馬勒系列活動開始,長達一年的主題音樂會結合坊間原有的音樂講座、愛樂電台,進行全方位的馬勒音樂作品介紹,配合當次的音樂會演出,同時在開場前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導聆。導聆的部分目前所有 NSO 的演出都有舉辦,準備享受 NSO 帶來的音樂饗宴記得提早到音樂廳,參加半小時前的導聆解說,雖然不是每次都很精彩,這份用心卻值得鼓勵。


去年崑曲新作帶來一波傳統戲曲的熱潮,以牡丹亭為例,白先勇在敏隆講堂同時開辦牡丹亭的課程。至於雲門四月份春季演出紅樓夢,則有蔣勳的平面出版品針對舞台的每個角色進行解說,並舉辦專題演講。首次來台公演的百老匯音樂劇芝加哥,富邦講堂也規劃「關於芝加哥的幾種閱讀」讓樂迷在欣賞音樂劇之前先行瞭解這齣戲劇的沿革、表演形式、音樂。而這些活動又會搭配各項折扣方案,鼓勵大眾參與。

在昨天的黑盒子講堂倫敦篇裡面特別提到來自英國的肢體劇場 DV8,並且淺顯地解釋「 live art 」這門新興的表演藝術精神。DV8 是國家劇院四月份的重點節目,這種節目主題的安排方式讓我感受到兩廳院的細心,在無預期的情況下接收到多元化的訊息。

這些時日對台北各項藝文活動的參與,讓我體驗到這個都市在忙亂擁擠之外的別種面貌,在感性中可以遇見理性,而知識深化演出帶來的感動,藝術不再藏諸高牆,這張綿密織起來的互援網絡,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自投羅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