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6

Modigliani——the One and the only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或許是考慮到畫家Modigliani在台灣的知名度沒有畢卡索來得高,原片名Modigliani的電影硬是被套上「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還將焦點放在兩位畫家的較勁上作為宣傳的主軸。實際上,這就是一部講述Modigliani其人其事的傳記影片。

導演試圖呈現出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氛圍,那憂鬱又美好的年代,藝術家齊聚巴黎,貧窮打不倒理想的波西米亞精神,在這個時期狂野地綻放。電影開頭,畢卡索已經成名,一畫千金。Modigliani雖有名氣,但尚未被同時代的人肯定。導演很努力地捕捉畫家特立獨行的風格,或許是因為我對Modigliani的生平並不熟悉,總覺得沒有直接觸動到心靈深處。


純粹就電影而言,我個人不太喜歡,某些片段處理得相當沈悶,得耐著性子往下看。不過導演在營造懷舊氣氛上頗成功,片頭播放的方式讓人想起老電影,使觀眾很快地掉進那種特殊的時代氣氛。配上真善美戲院那小小的螢幕,整個復古到不行。

全片我最有意見的就是結尾的部份,從畫家競賽那段開始,好像走入陰陽魔界般詭異,快節奏的音樂,瘋狂作畫的藝術家,唯有莫迪一派氣定神閒。然後是沙龍揭幕時,恐怖的傳統手法,群眾慢慢跟著畢卡索的鼓掌開始叫好(我的天!一定要拍成這麼俗嗎?)。悲劇發生,主人翁身亡,這令人心痛的時刻,不斷飆高音域的片尾曲,灑狗血的渲染方式讓我大倒胃口。

平心而論,我不覺得本片傳達出莫迪在藝術上的觀點與堅持,或是他的信念。「Copying Beethoven」在這個部分要比本片傑出許多,可以感覺到導演掌握到貝多芬創作的本質。然而拍攝Modigliani的導演Mick Davis,只是講述了一個畫家的故事,卻沒有深入探討莫迪的藝術,個人覺得相當可惜。畢竟,要認識Modigliani,還是必須從他的畫裡去理解。

裡面確實提到了幾個特點:比如他喜歡畫裸女、對人物眼睛的描繪很特別、脖子刻意誇張地拉長等等。但是指出這些,似乎未能滿足我的期待。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莫迪初次替珍畫的畫像

最讓我感動的一刻,是珍看到競賽作品的剎那,鏡頭移到那張人像,聚焦在臉上。「等我夠熟悉妳了,我就會畫妳的眼睛」旁白回憶著莫迪說過的話,珍激動地哭了出來。整部電影,導演對兩人的羈絆,刻畫得不夠,張力很淺薄,只有在那一幕有爆發出來,讓人感覺到珍選擇隨莫迪而去是有說服力的。

對電影本身評價雖不高,但是片中帶到的莫迪作品十分可觀,對他的畫作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值得花兩個小時去欣賞。導演對於場景應該進行過相當的考究,莫迪的畫室,與他某些畫作的背景十分契合。

電影帶著一點矯情,但莫迪的藝術卻是誠實的。一位天才藝術家短暫卻非凡的人生,後世對他作品的重視,還給Modigliani應有的榮耀。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