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這個字的字源來自拉丁文Carnival,意思是「Goodbye to the meat」,跟肉說再見,典故和基督教復活節的四旬齋戒有關。
所謂「四旬齋戒」是復活節前齋戒40天的封齋期,看過電影「停機40天」的人應該留有印象。而嘉年華則是指在封齋前10天,參與齋戒的人得以盡情歡樂的期間。
時至今日,參與嘉年華的人不見得是教徒、也不見得瞭解嘉年華的歷史緣由,但歡樂的氣氛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台灣夢想嘉年華已經走過十個年頭了,誠心希望它的規模能越變越大,發展成為台灣一項具有當地特色的盛大節慶,吸引全世界的人來到台灣,體驗充滿台味的嘉年華風情。
此類大型活動提供表演舞台給個人和團體,一年一度盡情發揮創意,用最嗆的造型,展現在眾人面前。
從更深遠的意義來看,一個城市若能建立具有歷史傳承的集體活動,將可創造市民共有的集體記憶,進而凝聚向心力。
歡樂時光沒有國界,更跨越文化和種族與年齡,共同歡聚在一堂。
在遊行中出現來自各大學建築系分別組成的隊伍,其主題圍繞在物體的構成,正所謂學以致用。
天馬行空也好、傳承文化也好,玩得開心最重要。
下面這一幕,讓我聯想到「天邊一朵雲」:
遊行終於來到尾聲,難得可以在平時車來車往的大路上,悠閒地散步,甚至席地而坐。
激情過後,讓我們帶著滿滿的回憶,繼續邁向明天。
2010夢想嘉年華,我們明年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