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9

彼得大帝

Vladimir Petrov 於 1938 年拍攝,長達 229 分鐘的黑白電影,描述俄國名君,同時也是聖
彼得堡創建者彼得大帝的事蹟。因為片長的關係分成上下兩部,是氣勢浩大的史詩鉅作。劇情
以第二次北方戰爭 (1700~1721 D.C) 作為時間的軸線,從 1700 年彼得在納爾瓦 (Narva) 吃
了敗仗開始說起。彼得時年 28 歲,而與之對陣的瑞典君王查理十二世 (Charles XII 或是
Karl XII,電影裡採用 Karl XII) 年方十八,真所謂英雄出少年!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納爾瓦慘敗的恥辱激勵彼得更加奮發,在一連串要求貴族與商人
支持、擴大徵兵、向當時歐洲學習商業、鍛造等技術的變革之下,勵精圖治,不久後彼得親自
領軍,於 1704 年攻陷納爾瓦。1703 年,彼得決定在尼瓦 (Neva) 河兩岸建聖彼得堡,並於
1712 年訂為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建立之後,他以此為基地,大刀闊斧地展開改革的工作,這
些改革使得俄國日漸強大,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獲致長足的進步。

1709 年,查理十二世雖然足部負傷,仍然決定進攻波爾塔瓦 (Poltava),這場決定性的戰役
,瑞典大敗,查理十二世逃往土耳其。彼得為了維持海上貿易的順暢,積極建立海上軍力,學
習歐洲高明的造船技術,派遣貴族子弟前往歐洲進修,根據史料,彼得自己在北方戰爭之前,
就常常化作匿名軍官前往歐陸取經。

導演刻化彼得大帝的手法非常細膩,雖然枝節的部分或許和真正的歷史有所出入,但是精神掌
握得很好。看完電影再讀歷史,別有一番趣味。在片中我們看到一位活力充沛的君王,凡事身
先士卒,喜歡親近平民,勇於放棄傳統。然而他也是專制的,所有人都必須臣服在他絕對的權
力之下,暴君和善主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戰爭底下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廣大的平民,原本窮苦的
生活變得更加艱困,流民、逃兵聚集起來造反,只為求一條生路,戲中提到的頓河就曾經起義
反抗彼得的統治。

身為右派象徵的帝王,卻走左派激進的改革路線,這或許是彼得予人性格矛盾印象的原因。當
他高喊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而戰的同時,剷除異己同樣不手軟。戰爭究竟是彼得個人的好大喜
功,還是為了國家永久的安定和平?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古皆然,犧牲無數人命與財產的代價究
竟值不值得?只能留給歷史來回答。

儘管彼得在政治上是獨裁的,但是他的豪爽、親切、幽默與不拘小節,卻又是那麼可愛。戲中
他代替喝得爛醉如泥的酒友擔任舵手駕船,穿著簡陋接待來使同樣大方自在,遇人總是給予熱
情的吻頰禮,不管身分地位的高低。他發怒的時候十分可怕,常常動手打人,誰也攔不住。彼
得嚴格地要求別人,但自己付出的努力更多。他性格上複雜的面向使我們瞭解,再怎麼偉大的
人也是血肉之軀,不會絕對完美。

為什麼身為皇室一員的彼得如此親民?彼得原本與伊凡五氏共同登基為沙皇,但即位之初大權
旁落他人手裡,彼得因此得以自由發展,沒有受到正式皇家教育的約束,他幾乎都在民間生活
,和住處附近的德國村居民友好。他自幼興趣廣泛,對軍事、數學、工學、航海等等充滿熱情
。這些性格在電影裡都有反映出來,包括他親自學習打鐵,被師傅喝叱也不以為意,喜歡和百
姓一起在酒館喝酒,連到了德國也是和當地的農夫一起取樂。毫不猶豫地要求貴族,剪去他們
的大鬍子,改變服裝,學習歐洲的禮儀。俄羅斯人留大鬍子是宗教上的因素,根據東正教教義
,我們帶著原罪,必須留鬍子遮起我們的罪顏,才可以面對上帝。

彼得甚至下令把俄羅斯具有歷史意義的教堂大鐘從高塔扔下,拿去鑄大砲。他對待宗教與傳統
的態度惹來貴族和教團的不滿,信仰虔誠的皇子更是無法接受父親的作為,也種下日後父子相
殘的惡因。阿列克皇子與其父是完全相反的典型,如果在承平時期,我相信他會是一個愛民的
好皇帝,但是國家有難的時候,他那優柔寡斷沒擔當的樣子,不知要怎麼扛起治國的重任。或
許是自己的父親太強勢,導致兒子的懦弱,一般人無法瞭解活在強人陰影下是什麼感覺。

如此恢弘的歷史題裁,必須交代的枝節浩繁,有時不得不取其意象來表達某些事件與概念。比
如凱薩琳由一介女侍,搖身一變成為沙皇的女人,導演安排她從沙皇的房間走出來,當原先的
主人放肆地抓住她的手,她狠狠地甩了公爵兩巴掌,眾人下跪表示對她的尊敬,由此來表示權
力與身份的轉移。而彼得之死則換了一個時空變成插曲,他還是跳入洪水中救人倖免於難,但
並未患病身亡。種種事件結合在一起,讓觀眾在彼得大帝身上聚焦,得到清晰的形象,關於這
一點,我覺得導演非常成功。

十八世紀的俄羅斯,被歐洲人視為沒有文化的蠻夷之地,彼得大帝努力為俄羅斯打開一條與歐
陸接軌的大道,如同片中形容:「他為俄國打開向歐洲的一扇窗。」他帶給俄羅斯的影響不只
是表面的富裕,更是整個國家質性上的改變。彼得為俄國後來的各項改革紮下根基,並在凱薩
琳二世的手裡完成。彼得大帝的開創性為俄國歷史寫下新頁,是俄羅斯近代重要的人物,「創
世紀」與「哭泣的沙皇」兩部影片都有提到他的名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