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7

Taipei Cycling, Urban life

坐看雲起時

搬到台北市來住的這兩年,深覺台北人真是好福氣!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卻又享有住在城市的便利。然而蜿蜒台北盆地而過的河流,大多數居民卻不是很熟悉她們的模樣,因為高高的堤岸和快速道路總是把她們隔絕在外。非得開上橋樑、越過堤岸,才能一睹曾經是台北城命脈的美麗河川。


古亭河濱公園沿岸風光

巴黎有塞納河、倫敦有泰晤士河,她們和城市居民的距離近如咫尺,河流與城市的連結有如親密愛人一般,濃得化不開。大台北地區有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然後匯成淡水河歸入大海。哪一條河不氾洪?我們偏偏要選擇最決絕的方式,築起高牆,彷彿要斬斷和母親曾經有過的連繫,忘記過去悠長的歲月裡,河流如何撫育、餵養了整個城市。

也不過就是一百年前,船隻尚能從石碇載著各地運送來的茶貨,經水路直往艋舺去,今日泥沙淤積的程度,恐怕行沒幾步就要擱淺。水道變窄、水量也少,有時只剩幾絲涓流有氣無力地淌過沙洲。最讓人驚駭的,莫過於龍山河濱公園一帶的景象,那裡正是新店溪、大漢溪與淡水河的交會之處,河道原本寬廣。如今接近岸邊的地方成了無水狀態的濕地,面積相當廣闊,遠遠近近地長出一叢叢的雜草,偶有小片紅樹林佔據一點空間。沒被草或樹覆蓋的表面,泛著一層詭異的綠光,想是某種青苔般的植被。濕地我也見過幾處,卻從沒看過這種類型的。

滄海桑田

曾是河流底部的過往,化作蜿蜒的水痕,許是偶有河水淹過,潤澤之後恰恰供給苔類生長。微微起伏的地表宛如呼吸的韻律,活像有生命似的,見證著滄海桑田。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過去錯誤對待造成的傷害或許再難補救,但是城市與河流仍可以有共同的未來。台北市目前沿著河濱建置的腳踏車道已經接近完成,雖然順流而下的日子不再,但是靠著雙腿,還是可以擁有先民們倚仗水路穿越台北盆地的體驗。享受國外城市生活如今不必遠求,跨上腳踏車,騎出堤岸外,妳將會發現:台北的視野原來可以如此不同!

華中河濱公園

詳細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資訊請上:單車遊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