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於2005年夏季再次引爆行遍台灣319鄉的熱潮,錯過上一次,這次當然不會放過。從知道活動訊息的那一天開始,我就高度關注護照發放和新版雜誌出刊的日期。主辦單位在籌備上明顯倉促,使我一開始撲了好幾次空,一個月後的今天,經過無數支持者上網反應及抱怨,整個活動的準備工作方告完成。
原本就有計畫將這次319鄉行旅的經過,化成圖片與文字放到blog上,看到天下發起的「微笑台灣319鄉blog聯盟」,與自己心中的念頭一拍即合,正喜孜孜地計畫加入串聯,透過google看到的這篇文章:「總之有這樣的blog聯盟」卻讓我如遭雷殛,震撼了好一會兒。而接續閱讀其他引用文章之後,更如墜入渦流,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自處!
也許是我的blog上正有一枚所謂的「欽賜優格貼紙」,難免像穿著新衣的國王聽到小孩說出實話時一樣,感到尷尬萬分。雖然心裡質疑過中時如何判斷blog的優劣,我依然覺得獲選是一種肯定與鼓勵。自BBS個人版時代以來,我一直是個埋頭默默寫作的人,不太涉足整體網路發展的社群議題,間或聽到blog即時多角度的傳播優勢,在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刻發揮力量,但卻渾然不知傳統媒體與部落圈(blogosphere或blogsphere)之間的論戰已然開打。
勢力圈互相交疊、介入,引發衝突在所難免,價值觀激盪過後,反思自己的作為,我的確希望切入勢力龐大的傳統媒體,獲得關注,那麼即使這是媚俗,也是我最真實的念頭,必須去面對的。我雖然使用了blog這樣的媒介,卻是置身於blogosphere之外的,如果blog也有主流非主流,我反倒是其中的非主流。
在閱讀眾家blogger前輩的評論時,一再提到台灣傳統媒體對部落圈的誤解,並企圖收編部落圈為己用,似乎這兩者之間已如楚河漢界般難以合作。譬如天下或是中時這樣的運作模式,被評為缺乏誠意,對於部落圈原有的資訊分享方式不夠瞭解,即試圖建立自己的評判標準。類似Oui-blog的串聯或推播方式,將守門的權力歸諸於全體部落客,而不是單一價值判斷,才能展現部落圈開放的特性。
這個震撼教育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是blogger?他們的行為模式和背後代表的意義。但我依然會去擁抱各種曝光機會,渴望被看見、期待自己的聲音被發送出去的心情沒有改變,此時此刻我自願被剝削被利用。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一開始寫作的原點:真實地呈現自己。如果有一天只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而寫,那麼也是該停止的時候。
blogosphere的基本精神就是多元與包容,繼續當一個不像blogger的blogger,其實還蠻blogger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