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旅人蕉之名,但沒有親眼看過,這個原本生長於馬達加斯加的植物,究竟是如何輾轉來到幾千里外的海島上來落腳,真想瞭解中間的原委。
2013/06/12
2012/03/25
2011/03/07
2009/06/05
2008/07/20
【我家陽台】介入自然的兩難(內有天蛾幼蟲圖片,非喜勿入)
今天早晨,我和往常一樣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給花澆水,順便看看需不需要修剪枯葉。當我正左一剪、右一剪地替繁星花修剪時,刀起刀落,忽然發現眼前這根枝莖異常地粗大。定神一看,立刻發出一聲響徹雲霄的尖叫——原來我剛剛就在一隻毛毛蟲的左右,伸出剪刀喀擦不停。
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除了對毛毛蟲的畏懼外,也是怕自己剛剛誤傷到牠。因為牠的表面很平滑,我直覺以為是蝴蝶幼蟲。但是查了半天,都沒在蝴蝶幼蟲圖片上找著牠。而且繁星花的介紹都說:它是蝴蝶的蜜源植物,並非寄主植物。
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除了對毛毛蟲的畏懼外,也是怕自己剛剛誤傷到牠。因為牠的表面很平滑,我直覺以為是蝴蝶幼蟲。但是查了半天,都沒在蝴蝶幼蟲圖片上找著牠。而且繁星花的介紹都說:它是蝴蝶的蜜源植物,並非寄主植物。
2008/06/13
國家地理頻道:動物的情慾世界之蛇蠍美人
老是將心思放在人類社會上未免太偏狹,將眼界擴展到整個自然界,看看其他動物「怎麼搞」,或許可以破除人類因為「性」所引發的種種莫名其妙的執著。
國家地理頻道《動物來了》系列,有一個主題是「動物的情慾世界」,每回不小心轉到總會看得興味盎然,裡面的內容往往顛覆我們既有對「性」的刻板印象。
今晚的主題是「蛇蠍美人」,想當然爾主角是生物界裡由雌性主宰的交配行為大觀,請諸位「公」的讀者以開放的心胸來閱讀這些存在自然界中的事實。
國家地理頻道《動物來了》系列,有一個主題是「動物的情慾世界」,每回不小心轉到總會看得興味盎然,裡面的內容往往顛覆我們既有對「性」的刻板印象。
今晚的主題是「蛇蠍美人」,想當然爾主角是生物界裡由雌性主宰的交配行為大觀,請諸位「公」的讀者以開放的心胸來閱讀這些存在自然界中的事實。
2008/05/25
【我家陽台】美鐵芋:綠葉當道
2008/05/11
【我家陽台】虎尾蘭:堅守環保第一線
2008/05/10
【我家陽台】重建人我自然關係
2008/04/27
凋謝的藝術:有格調的退場
2008/04/23
翩然處子:巴西鳶尾花開放實況
2008/04/18
巴西鳶尾花:朝生夕死一日花
家裡有一株植物,年年開花,今年更是一口氣長出五個花苞。基於對植物與日漸長的情感,想瞭解它的身世來歷。在網友 Mia的幫忙下,終於查出它的芳名乃是「巴西鳶尾花」。
有些人看到巴西鳶尾花的葉子會直覺的以為它是「劍蘭」,在我一開始看見它還沒開花的樣子時也以為它是劍蘭。由於巴西鳶尾花只在春天開花,而且早先我對陽台上的盆栽並不在意,好長一段日子我都以為它只會不斷長出又綠又長的葉片,直到有一天室友告訴我它開出可愛又美麗的小藍花……
2008/03/23
萌葉
2007/12/13
華江雁鴨公園覓鳥蹤
2007/05/22
大和農園——天敵昆蟲養殖與生態農法
過去數十年間,農民大量依賴化學肥料以及殺蟲劑來保證作物的收穫量。長久以來對土地和生態造成的傷害慢慢浮上檯面,為了改善目前局面,許多農戶投入有機農場的行列,希望用更符合自然原則的方式進行生產。
不用農藥如何控制病蟲害?一直是有機農戶亟待克服的問題。其實大自然有它原本的平衡機制,正所謂一物剋一物。噴灑農業卻是一種恐怖平衡,將害蟲和牠的天敵一網打盡。就像癌症化療,好的細胞與癌細胞同歸於盡。回歸到生態系統裡去尋找解決之道,才能讓自然資源擁有良好的循環,生生不息。
大和農園是台灣第一家由民間經營的天敵昆蟲養殖園,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天敵昆蟲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幫助有機農戶達成以生態農法耕種的目標。在計畫主持人黃肇基先生的帶領下,成功培育螳螂、草蛉、椿象等天敵昆蟲,提供給配合的農戶使用。
不用農藥如何控制病蟲害?一直是有機農戶亟待克服的問題。其實大自然有它原本的平衡機制,正所謂一物剋一物。噴灑農業卻是一種恐怖平衡,將害蟲和牠的天敵一網打盡。就像癌症化療,好的細胞與癌細胞同歸於盡。回歸到生態系統裡去尋找解決之道,才能讓自然資源擁有良好的循環,生生不息。
大和農園是台灣第一家由民間經營的天敵昆蟲養殖園,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天敵昆蟲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幫助有機農戶達成以生態農法耕種的目標。在計畫主持人黃肇基先生的帶領下,成功培育螳螂、草蛉、椿象等天敵昆蟲,提供給配合的農戶使用。
2007/05/21
2007/05/19
夜探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全台灣最大的阿美族部落所在地。FATAAN是阿美族語對樹豆的稱呼,漢文直接音譯為馬太鞍,部分阿美族朋友使用「砝傣岸」,個人認為「砝傣岸」的譯法,音比較接近。
阿美族世世代代居住於此,直到外來勢力介入,開始發展觀光。廣大的馬太鞍濕地,因為不適當的公共建設,影響濕地生態,面積正逐漸縮小中。儘管馬太鞍已經屬於低度開發區域,生態遭破壞的戲碼,仍在馬太鞍各處接連上演。
解說員舉證歷歷,包括土石流的破壞、芙登溪兩側水泥護堤對生態的影響,砍掉大片竹林以錯誤生態工法築堤,使得螢火蟲失去棲地。同行團員低聲說道:「好像沒一件好事!」
阿美族世世代代居住於此,直到外來勢力介入,開始發展觀光。廣大的馬太鞍濕地,因為不適當的公共建設,影響濕地生態,面積正逐漸縮小中。儘管馬太鞍已經屬於低度開發區域,生態遭破壞的戲碼,仍在馬太鞍各處接連上演。
解說員舉證歷歷,包括土石流的破壞、芙登溪兩側水泥護堤對生態的影響,砍掉大片竹林以錯誤生態工法築堤,使得螢火蟲失去棲地。同行團員低聲說道:「好像沒一件好事!」
2007/05/13
2007/04/06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