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世襲可怕的地方在於:不是每個繼承者都是作皇帝的料。離開皇帝的位置,他們稱得上
是個好人,一旦作了皇帝,荒腔走板的演出搏不得掌聲事小,葬送國家人民的前途事大,最
後連自己的命也得賠上。
Paul( 俄文名:Pavel)長期生活在母親凱薩琳二世掌權的陰影下。其父彼得三世在位不到半
年,就因倒行逆施被其妻凱薩琳會同情夫謀反篡位。戲中曾描述 Paul 的病因之一來自遺傳
:「一個是酒鬼、一個是妓女。」
2005/07/14
2005/07/09
壞教育
精彩好片!非常值得欣賞的一部電影,不要被宣傳字眼給嚇到而誤以為他是什麼驚世駭俗的
色情片,性或許是串連情節的動機,但是導演處理的方式不慍不火,那恰到好處的拍攝手法
讓愛慾純化到無比自然,使得關注的焦點不會停留在戀童、男男情慾、變裝等等用來包裝本
片的字眼,而是回歸到故事本身。
彼得大帝
Vladimir Petrov 於 1938 年拍攝,長達 229 分鐘的黑白電影,描述俄國名君,同時也是聖
彼得堡創建者彼得大帝的事蹟。因為片長的關係分成上下兩部,是氣勢浩大的史詩鉅作。劇情
以第二次北方戰爭 (1700~1721 D.C) 作為時間的軸線,從 1700 年彼得在納爾瓦 (Narva) 吃
了敗仗開始說起。彼得時年 28 歲,而與之對陣的瑞典君王查理十二世 (Charles XII 或是
Karl XII,電影裡採用 Karl XII) 年方十八,真所謂英雄出少年!
彼得堡創建者彼得大帝的事蹟。因為片長的關係分成上下兩部,是氣勢浩大的史詩鉅作。劇情
以第二次北方戰爭 (1700~1721 D.C) 作為時間的軸線,從 1700 年彼得在納爾瓦 (Narva) 吃
了敗仗開始說起。彼得時年 28 歲,而與之對陣的瑞典君王查理十二世 (Charles XII 或是
Karl XII,電影裡採用 Karl XII) 年方十八,真所謂英雄出少年!
2005/07/06
我的阿嬤
◎劇照引用自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田野、森林、湖畔、小屋、孩子的嬉鬧聲,佐以類似蘇格蘭風笛,但卻是人的聲腔擬唱的背
景音樂。俄羅斯民謠旋律優美動聽,他們的民族似乎跟音樂舞蹈分割不掉,隨時隨地都能來
上一段歌唱,順便配上舞蹈。開心的時候要唱、難過的時候更要唱。外婆和她的妹妹回憶往
事,講起母親接獲父親陣亡的死訊,痛苦得無以復加,但是時間一到還是扛起鐮刀下田去,
一面揮著鐮刀、一面唱歌,悼念父親。喜愛跳舞的俄羅斯人,年紀大了照樣要跳,腳不能動
了呢?那就手舞一番吧!
2005/07/04
The Italian
◎劇照引自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
凡亞即將被一對義大利夫妻收養,院童們對他的好運道既羨慕又忌妒。一日,院童拉穆的生母找上門來,但是拉穆已經被別人收養,絕望的母親最後臥軌自殺。這個事件在凡亞的心中激起漣漪,他擔心去到義大利後,萬一母親來找自己該怎麼辦?不管別人如何勸說,凡亞下定決心,要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
這部俄羅斯電影的中文片名取作「幸福的起點」,以不同的視野講述千里尋母的故事。無論是被人收養,或是尋找母親,幸福看起來都那麼不確定,那麼朦朧。這個年僅六歲的小男孩,卻有那麼大的決心,不畏苦,不怕難,叫人懷疑他的勇氣究竟是哪裡來的?
2005/07/02
Shantytown Blues
黑白與彩色的影像更替出現,強烈的風格,濃郁的寫實氛圍,藉著貧民窟小鎮少年的故事,
描繪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從這部電影裡我似乎捕捉到特別屬於那個國度的氣味,可供辨識
的印記,異於世界上其他的地方。他在我心裡插下一面俄羅斯的旗幟,畫出一道疆界。
米夏出生於一個貧瘠的小鎮,片中將他譯做「上海」,不知道是真有此地名,還是別有意涵
?俄文一竅不通也只能把他當作一個謎團。母親帶著他跟了一個成天酗酒、只知道吃喝的男
人,桀傲不馴的少年逃家偷竊樣樣來,他還不是低聲下氣的偷,幾乎算是用搶的,帶著一隻
大狗當作護身符。直到有一天偷騎別人的機車被逮,男人揚言要送他去感化院,米夏逃到朋
友家中躲避,認識黑道大哥約翰。他聽到米夏唱歌後,賞識少年的歌聲,邀他到浪花餐廳駐
唱。原本一切看似美好,在毒品交易權的爭奪裡,約翰被人開槍打死,米夏因為把兇手格斃
,入獄服刑。出獄後米夏用他的音樂征服了聽眾,但也在這時,他發現當年謀殺約翰的同夥
,正是背後替他出資的老闆,過去的恩怨註定故事以悲劇收場。
描繪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從這部電影裡我似乎捕捉到特別屬於那個國度的氣味,可供辨識
的印記,異於世界上其他的地方。他在我心裡插下一面俄羅斯的旗幟,畫出一道疆界。
米夏出生於一個貧瘠的小鎮,片中將他譯做「上海」,不知道是真有此地名,還是別有意涵
?俄文一竅不通也只能把他當作一個謎團。母親帶著他跟了一個成天酗酒、只知道吃喝的男
人,桀傲不馴的少年逃家偷竊樣樣來,他還不是低聲下氣的偷,幾乎算是用搶的,帶著一隻
大狗當作護身符。直到有一天偷騎別人的機車被逮,男人揚言要送他去感化院,米夏逃到朋
友家中躲避,認識黑道大哥約翰。他聽到米夏唱歌後,賞識少年的歌聲,邀他到浪花餐廳駐
唱。原本一切看似美好,在毒品交易權的爭奪裡,約翰被人開槍打死,米夏因為把兇手格斃
,入獄服刑。出獄後米夏用他的音樂征服了聽眾,但也在這時,他發現當年謀殺約翰的同夥
,正是背後替他出資的老闆,過去的恩怨註定故事以悲劇收場。
都是佛洛伊德惹的禍
佛洛伊德究竟惹了什麼禍?於 2004 年拍攝完成的這部西班牙電影,將時空設定在 1913 年
的巴塞隆納。導演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虛擬的故事作了結合,並且開宗明義地表示,因為好
事者佛洛伊德無端端發表的種種與性有關的議論,足夠拍出一部電影,於是就產生的這部影
片。狐疑的觀眾隨著劇中人的抽絲剝繭,慢慢瞭解最開頭的揭示,原來他巧妙地利用一個故
事,將佛洛伊德所提出的各種論說包含在內。
1913 年發生兩件與佛洛伊德有關的大事,一是和他的弟子容格之間的分裂,一是發表新作「
圖騰與禁忌 (Totem und Tabu) 」,這兩個事件在影片中都有提及。緊扣著佛洛伊德這個題
旨,英文片名訂為「 Unconcious 」亦十分貼切,劇中有關夢境和催眠的部分,都和潛意識
有關。經由催眠顯露出深埋在潛意識中隱藏的自我,外表看起來保守壓抑的人,或許正因為
他們內心另有所圖。
的巴塞隆納。導演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虛擬的故事作了結合,並且開宗明義地表示,因為好
事者佛洛伊德無端端發表的種種與性有關的議論,足夠拍出一部電影,於是就產生的這部影
片。狐疑的觀眾隨著劇中人的抽絲剝繭,慢慢瞭解最開頭的揭示,原來他巧妙地利用一個故
事,將佛洛伊德所提出的各種論說包含在內。
1913 年發生兩件與佛洛伊德有關的大事,一是和他的弟子容格之間的分裂,一是發表新作「
圖騰與禁忌 (Totem und Tabu) 」,這兩個事件在影片中都有提及。緊扣著佛洛伊德這個題
旨,英文片名訂為「 Unconcious 」亦十分貼切,劇中有關夢境和催眠的部分,都和潛意識
有關。經由催眠顯露出深埋在潛意識中隱藏的自我,外表看起來保守壓抑的人,或許正因為
他們內心另有所圖。
2005/06/30
十月
這部電影最初完成時是默片,1927 年由蕭斯塔可維奇 (Shostakovich) 配樂後成為現今留存的
版本,被譽為俄國蒙太奇運動經典之作,內容描寫 1917 年發生在俄國聖彼得堡的革命事件
,由二月革命、七月危機到十月革命成功,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為止。
巨大皇帝塑像被拉倒象徵皇室在二月革命被罷黜,臨時政府成立,糧食缺乏的情形卻遲遲無
法解決,因而引發反對臨時政府的激烈抗議,在七月的一次大規模要求改由蘇維埃執政的示
威活動,臨時政府和抗議的民眾發生衝突。影片用符號的意象來代表這個事件,執政的中產
階級用嘲諷而暴力的手段攻擊執大旗的勞動階級,活活將他打死。總理下令升起橋樑阻斷抗
議民眾繼續進入市中心,馬屍從高高昇起的橋樑上落入河中,畫面極度聳動。
版本,被譽為俄國蒙太奇運動經典之作,內容描寫 1917 年發生在俄國聖彼得堡的革命事件
,由二月革命、七月危機到十月革命成功,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為止。
巨大皇帝塑像被拉倒象徵皇室在二月革命被罷黜,臨時政府成立,糧食缺乏的情形卻遲遲無
法解決,因而引發反對臨時政府的激烈抗議,在七月的一次大規模要求改由蘇維埃執政的示
威活動,臨時政府和抗議的民眾發生衝突。影片用符號的意象來代表這個事件,執政的中產
階級用嘲諷而暴力的手段攻擊執大旗的勞動階級,活活將他打死。總理下令升起橋樑阻斷抗
議民眾繼續進入市中心,馬屍從高高昇起的橋樑上落入河中,畫面極度聳動。
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引自 Kids with Cameras,Suchitra拍攝, 14歲, "Girl on a Roof"
我們是否曾經自問:渺小如我,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嗎?許多人不只是提問,他們用行動來
證明,只要我們願意付出,希望的種子就有可能在不會發芽的地方茁壯。
Zana Briski 為了拍攝加爾各答 (Calcutta) 紅燈區的紀錄片,從 1997 年開始接觸當地的
居民,因此瞭解區內孩童面臨的困境。女孩長大或是還來不及長大就得加入接客的行列,男
孩不是販毒走私,就是非法賣酒。多熟悉的情節,不只在加爾各答的紅燈區,以紐約為例,
布魯克林區 (Brooklyn)、布朗區 (Bronx) 裡同樣存在著當地人難以掙脫的宿命輪迴。
2005/06/29
迷走青春
早在 1978 就初剪完成的這部影片,卻遲至 1989 年才真正曝光,理由是因為內容過於接近
前蘇聯時期的真實生活。真實究竟有什麼可怕?是害怕經由電影的呈現使得人民突然發現自
己原來過著這種日子嗎?當政者的過度小心有時候真是讓人費解。
前半部軍旅生活的寫照讓人想起台灣流行一時的報告班長系列軍教片,惡勢力長官、欺壓菜
鳥的老鳥、溜營約會,總會有幾個人是正義使者。一心想離開家園闖蕩的年輕人,只想戀愛
、逃避婚姻、不願太早被家庭、孩子綁住,到最後還是決定套上婚姻的枷鎖。
戲中情節一點也不陌生,男主角帶著一條大魚去拜訪明顯是不同階級的家庭遭到冷眼對待,
幫人搬家後企圖勒索多點運費反遭主人放狗咬傷,令人莞爾。就我自己的眼光很難瞭解他遭
禁演的原因,這只是一個單純的故事,或許在思想遭受箝制的時代,連述說自己故事的自由
都沒有。
前蘇聯時期的真實生活。真實究竟有什麼可怕?是害怕經由電影的呈現使得人民突然發現自
己原來過著這種日子嗎?當政者的過度小心有時候真是讓人費解。
前半部軍旅生活的寫照讓人想起台灣流行一時的報告班長系列軍教片,惡勢力長官、欺壓菜
鳥的老鳥、溜營約會,總會有幾個人是正義使者。一心想離開家園闖蕩的年輕人,只想戀愛
、逃避婚姻、不願太早被家庭、孩子綁住,到最後還是決定套上婚姻的枷鎖。
戲中情節一點也不陌生,男主角帶著一條大魚去拜訪明顯是不同階級的家庭遭到冷眼對待,
幫人搬家後企圖勒索多點運費反遭主人放狗咬傷,令人莞爾。就我自己的眼光很難瞭解他遭
禁演的原因,這只是一個單純的故事,或許在思想遭受箝制的時代,連述說自己故事的自由
都沒有。
2005/06/28
You I Love
2004 年拍攝完成,號稱莫斯科版慾望城市的新俄羅斯電影「 You I Love 」,老實說,我覺
得把他硬套上「慾望城市」或是「喜宴」的影子並沒有意義,總不能說性關係混亂就是慾望
城市、兩男一女三人行就是喜宴,反而是電影裡的某些情節讓我聯想起另外兩部影片。
點化人類心底的同性情慾,需要一個情感直接、不同於常人的示愛方式?如「夜幕低垂」裡
的 Petra,求愛的方式就像是完全不把性別當作是障礙一般,而且單刀直入,讓人無法閃避
。「 You I Love 」裡古怪的蒙古男孩阿吉就是在片中扮演 Petra 的角色,其實說他古怪,
倒不如說他比城市人來得自然純真,從小在草原上長大培養出的自由性格,讓他可以用坦然
開放的態度去面對自己和身邊的一切。生長環境對人的影響無遠弗屆,每天住在都市叢林裡
就無法想像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是什麼感覺,同樣也就難以理解他的行為模式。但
是這樣巨大的差異性往往帶來致命的吸引力。
得把他硬套上「慾望城市」或是「喜宴」的影子並沒有意義,總不能說性關係混亂就是慾望
城市、兩男一女三人行就是喜宴,反而是電影裡的某些情節讓我聯想起另外兩部影片。
點化人類心底的同性情慾,需要一個情感直接、不同於常人的示愛方式?如「夜幕低垂」裡
的 Petra,求愛的方式就像是完全不把性別當作是障礙一般,而且單刀直入,讓人無法閃避
。「 You I Love 」裡古怪的蒙古男孩阿吉就是在片中扮演 Petra 的角色,其實說他古怪,
倒不如說他比城市人來得自然純真,從小在草原上長大培養出的自由性格,讓他可以用坦然
開放的態度去面對自己和身邊的一切。生長環境對人的影響無遠弗屆,每天住在都市叢林裡
就無法想像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是什麼感覺,同樣也就難以理解他的行為模式。但
是這樣巨大的差異性往往帶來致命的吸引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