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走透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走透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11/09

白木屋品牌形象館初探

白木屋_04_1

「白木屋品牌文化館」於去年八月成立,利用白木屋位在楊梅的工廠就地改建,結合工廠生產流程和蛋糕教室,意圖深化白木屋的品牌形象。

一進入品牌文化館,可愛的Chef Boy公仔和美型的蛋糕立刻吸引住遊人的目光,即使天空飄著小雨,仍興奮地奔上前去合照。

2009/07/06

打甘樂

傘頂打陀螺

古早時的玩具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廢物利用。大人拿起隨手可得的素材,經過巧思及巧手,就變化出一件又一件的童玩逗孩子開心。在那個物質貧乏的時代,孩子卻能享有家人親手完成的玩具。

2008/11/21

秋.九份向陽



豔陽高照的十一月天,熱得汗水淋漓。秋老虎來勢凶猛,曬得人發昏。只是這片山與海的魅力更大,呼喚著我們奔向它的懷抱。

2007/08/17

聖帕登台之前:大稻埕黃昏美景

大稻埕黃昏_080 (by Audiofan)

台北市攝影愛好者的聖地「大稻埕碼頭」,一直是拍攝黃昏、夜景的好地方,欣賞過眾家高手的美麗作品之後,星子終於也來到這裡,拍下屬於我的大稻埕印象。

聖帕颱風來臨之前,台北的天空異常晴朗,預想傍晚會出大景,攝影好手個個心癢難耐。當我到達碼頭邊的時候,沿著岸邊已經架滿無數腳架,等待著日落的來臨。

2007/08/16

台北的天空

台北的天空 (by Audiofan)

今天的台北天空,讓人想高歌!雲朵在藍色的畫布上即興演出,風兒是幕後推手,教人情不自禁把一幕幕的場景,攝入眼底、心裡……

2007/08/07

歷史仍將延續——建國啤酒廠啤酒文化園區新風貌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藏身在八德路上的建國啤酒廠,已經有88年的歷史了!從日據時代開始,營運至今,並在民國八十九年七月成為市定古蹟。

2007/07/20

不思議日落之瞬

輝煌 (by Audiofan)

夏日驚人的晝長,讓我們無預期地趕上了黃昏日落的時間。淡水夕陽的美麗,不斷在前方誘惑著我們。一如夸父追日般,我們朝著金光全速奔馳。遙遠地平線那端傳來的神秘光亮,忽隱忽現。

過程中彼此不時叨唸著或許太陽早就落下,原本平靜的心緒竟也激動了起來。道路蜿蜒前進,不知要帶領我們走向何方?好不容易看見海岸入口,急忙衝進停車場。日沈,正要達到最高潮!

2007/07/16

觀音山採筍樂

關渡大橋與觀音山 (by Audiofan)

淡江四年讀書生涯,於我而言:觀音山是遠方的風景,始終靜靜地看顧淡水河奔流,未曾想過要一探觀音山的真面目。後來因為工作需要,必須穿越觀音山到林口,但也僅止於路過。

豈料美麗的山景之中,竟然暗藏著大自然恩賜的寶物——美味香甜的綠竹筍。晴好的夏日光景,在觀音山土雞城老板李國榮先生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人體驗了觀音山採竹筍的樂趣。

2007/06/04

治癒系花園——三芝牧蜂農場

嬌顏 (by Audiofan)

藏身在三芝鄉山區裡一處靜僻的角落,牧蜂農場四季花語不斷,等待著暫離塵囂的都市人,來此治癒疲憊的心靈。

開過蜿蜒山路來到入口巷弄,若非指標提醒,很容易就會錯過。往下經過一段小陡坡,路極窄,讓人懷疑會通往何處?車子抵達小路盡頭,一棟磚紅色建築出現眼前,想必就是農場所在。

一位老婦正坐在樹下乘涼,對於我這個隻身前往拜訪的遊客,露出幾分好奇的神色。從停車場只有一輛車看來,恐怕我是唯一的客人。

三芝遊客中心

三芝遊客中心 (by Audiofan)

近幾年留意到北海岸的觀光硬體逐步改善中,各遊賞點的停車場設施:如廁所、盥洗室(有沙灘的話)、休息座椅等等,看起來乾淨清潔,也美觀許多。

上次走山線經過十分,去遊客中心上洗手間,意外地發現遊客中心的設立並非虛應故事,而是整體規劃過的資訊點,讓我感到驚喜。這回走訪三芝鄉,地方上竟然也有遊客中心,而且規模更大、佔地更廣。甚至在遊客中心四周,規劃相關的旅遊動線。遲鈍的公部門總算讓我看到他們的用心,單就這點來看,頗讓人感到欣慰。

鹿寮坑桐花驚豔

手心裡的溫柔 (by Audiofan)

五月,全台油桐花盛開,在各地降下潔白的花雪。美麗的油桐花樹,過往因為經濟價值不再而遭人遺忘,莊子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看今日旅人為逐五月雪痴狂,有用無用之間,心隨境轉,無有定論。

2007/05/25

駕著獨木舟,鯉魚潭悠遊

千山我獨行 (by Audiofan)

很多年前,Mild Seven曾經拍過一個電視廣告:戴著Mild Seven手錶的探險家,划著獨木舟徜徉在壯闊的山水之中——那幅畫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成了一種嚮往。五月份花蓮之行,這份嚮往竟然真的實現了!

鯉魚潭畔的美食之鄉——樹屋原住民風味料理

位於花蓮鯉魚潭南邊的池南社區,是南勢阿美族(cikasuan)世居之地。與其他原住民部落遭遇雷同,土地權利喪失,生活困難導致年輕人出走。又因為被劃入鯉魚潭特定風景區,對建築的限制嚴格,加速部落蕭條。

樹屋外觀 (by Audiofan)

2007/05/24

阿美族巫師之秘

阿美族巫師 (by Audiofan)
◎fa-naw部落巫師——張媽媽

巫師(cikawasai)在阿美族中地位極高,甚至高於頭目。舉凡治病、祈福消災、祭祀、占卜,都需倚靠巫師的力量。每個阿美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巫師群,巫師產生的方式無法用科學解釋,被選上的人會長期生病,醫學治療無效,必須經由巫師幫助才會痊癒。這表示附在此人身上的鬼神(kawas)選擇他作為代言人,如果被選上的人不願成為巫師,就為終身為病痛所苦。

2007/05/19

夜探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全台灣最大的阿美族部落所在地。FATAAN是阿美族語對樹豆的稱呼,漢文直接音譯為馬太鞍,部分阿美族朋友使用「砝傣岸」,個人認為「砝傣岸」的譯法,音比較接近。

阿美族世世代代居住於此,直到外來勢力介入,開始發展觀光。廣大的馬太鞍濕地,因為不適當的公共建設,影響濕地生態,面積正逐漸縮小中。儘管馬太鞍已經屬於低度開發區域,生態遭破壞的戲碼,仍在馬太鞍各處接連上演。

解說員舉證歷歷,包括土石流的破壞、芙登溪兩側水泥護堤對生態的影響,砍掉大片竹林以錯誤生態工法築堤,使得螢火蟲失去棲地。同行團員低聲說道:「好像沒一件好事!」

2007/05/16

把玩軟陶看人生

艷紫荊 (by Audiofan)
◎指導老師對軟陶製作經驗豐富,信手拈來就是一朵美麗的豔紫荊!

來牛犁社區,不只有得看、有得逛,還有得做。在社區成員集思廣益之下,利用現有資源,舉辦「歡樂學堂」。提供檳榔玩偶、拼布和軟陶等DIY的課程,供來訪民眾參加,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

看似平凡的軟陶製作課程,經過指導老師循循善誘,竟也成了一門人生學問。夾雜色彩學、教育心理學,以及老師的人生閱歷,藉由陶藝DIY,彷彿窺見自己性格裡隱晦的一面。

愛家愛鄉的最佳典範——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壽豐鄉文史館 (by Audiofan)
◎壽豐鄉文史館,原為派出所,據聞:大家還是習慣有事先往這兒呈報,連簽契約也來這邊找見證人

牛犁社區的故事,是以個人做為起點,進而影響整個群體的最佳範例。如同因為一朵鮮花,卻演變為改善整個環境。三位媽媽對社區的熱情串連起四個家庭,對家園的熱愛讓他們結合在一起,努力保留在地文化資產,共同打造橫跨豐田三村的優質社區。

2007/05/15

再造石頭故鄉——花蓮石藝大街

石製轉經輪 (by Audiofan)
◎石藝大街入口處的石製轉經輪,得費點力氣才轉得動

台灣全島,除了花蓮,再無其他地方更能稱得上是「石頭故鄉」。質量俱佳的大理石,幾乎成為花蓮的代名詞。曾幾何時,風光不再,就連榮工處設在花蓮的大理石工廠也面臨關閉。大陸廉價工資導致加工市場轉移,本地精良的石藝工業,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日益萎縮。花蓮縣手工藝協會發起自救行動,將幾近荒廢的日據時代鐵路醫院承租下來,改以「石藝大街」的新風貌,與世人見面。

2007/05/14

達基力部落屋——品味藝術與原住民創意料理的好去處

去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朋友,對花蓮秀林鄉崇德村一定不陌生,它就座落在九號公路連接東西橫貫公路的轉角處,是從北部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必經之路。

若是清早從台北出發,搭乘交通工具到這裡,也該是用午餐的時間。各位有沒有飢腸轆轆,卻不知崇德哪裡有用餐地點的困擾呢?達基力部落屋就在九號公路旁的小徑邊上,這裡不僅可以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品味雕刻藝術之美。

退休教師郭文貴先生,成立達基力文化藝術協會,結合族人進行漂流木的雕刻創作。偕同其妻彭秀蘭女士經營達基力部落屋,提供原住民創意料理。期待將達基力發展成一處推廣太魯閣族文化內涵的交流地點,並提供部落社區就業機會。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