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多元就業方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多元就業方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10/09

馬蹄蛤主題館:摸蜆兼嚐鮮味

新鮮馬蹄蛤 (by Audiofan)

學名為紅樹蜆(Geloina erosa)的台灣原生種貝類,因為海水污染的關係,幾乎絕種。

家中從事養殖業的曾界崇先生,無意間挖到這種貝類,循線追查,認為復育此種貝類具有經濟價值,可以替家鄉已經衰微的養殖業開拓另外一條生路,於是投入大量心血,研究養殖紅樹蜆的可能。

2007/05/25

鯉魚潭畔的美食之鄉——樹屋原住民風味料理

位於花蓮鯉魚潭南邊的池南社區,是南勢阿美族(cikasuan)世居之地。與其他原住民部落遭遇雷同,土地權利喪失,生活困難導致年輕人出走。又因為被劃入鯉魚潭特定風景區,對建築的限制嚴格,加速部落蕭條。

樹屋外觀 (by Audiofan)

2007/05/22

大和農園——天敵昆蟲養殖與生態農法

過去數十年間,農民大量依賴化學肥料以及殺蟲劑來保證作物的收穫量。長久以來對土地和生態造成的傷害慢慢浮上檯面,為了改善目前局面,許多農戶投入有機農場的行列,希望用更符合自然原則的方式進行生產。

不用農藥如何控制病蟲害?一直是有機農戶亟待克服的問題。其實大自然有它原本的平衡機制,正所謂一物剋一物。噴灑農業卻是一種恐怖平衡,將害蟲和牠的天敵一網打盡。就像癌症化療,好的細胞與癌細胞同歸於盡。回歸到生態系統裡去尋找解決之道,才能讓自然資源擁有良好的循環,生生不息。

大和農園是台灣第一家由民間經營的天敵昆蟲養殖園,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天敵昆蟲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幫助有機農戶達成以生態農法耕種的目標。在計畫主持人黃肇基先生的帶領下,成功培育螳螂、草蛉、椿象等天敵昆蟲,提供給配合的農戶使用。

2007/05/16

把玩軟陶看人生

艷紫荊 (by Audiofan)
◎指導老師對軟陶製作經驗豐富,信手拈來就是一朵美麗的豔紫荊!

來牛犁社區,不只有得看、有得逛,還有得做。在社區成員集思廣益之下,利用現有資源,舉辦「歡樂學堂」。提供檳榔玩偶、拼布和軟陶等DIY的課程,供來訪民眾參加,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

看似平凡的軟陶製作課程,經過指導老師循循善誘,竟也成了一門人生學問。夾雜色彩學、教育心理學,以及老師的人生閱歷,藉由陶藝DIY,彷彿窺見自己性格裡隱晦的一面。

愛家愛鄉的最佳典範——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壽豐鄉文史館 (by Audiofan)
◎壽豐鄉文史館,原為派出所,據聞:大家還是習慣有事先往這兒呈報,連簽契約也來這邊找見證人

牛犁社區的故事,是以個人做為起點,進而影響整個群體的最佳範例。如同因為一朵鮮花,卻演變為改善整個環境。三位媽媽對社區的熱情串連起四個家庭,對家園的熱愛讓他們結合在一起,努力保留在地文化資產,共同打造橫跨豐田三村的優質社區。

2007/05/15

再造石頭故鄉——花蓮石藝大街

石製轉經輪 (by Audiofan)
◎石藝大街入口處的石製轉經輪,得費點力氣才轉得動

台灣全島,除了花蓮,再無其他地方更能稱得上是「石頭故鄉」。質量俱佳的大理石,幾乎成為花蓮的代名詞。曾幾何時,風光不再,就連榮工處設在花蓮的大理石工廠也面臨關閉。大陸廉價工資導致加工市場轉移,本地精良的石藝工業,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日益萎縮。花蓮縣手工藝協會發起自救行動,將幾近荒廢的日據時代鐵路醫院承租下來,改以「石藝大街」的新風貌,與世人見面。

2007/05/14

達基力部落屋——品味藝術與原住民創意料理的好去處

去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朋友,對花蓮秀林鄉崇德村一定不陌生,它就座落在九號公路連接東西橫貫公路的轉角處,是從北部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必經之路。

若是清早從台北出發,搭乘交通工具到這裡,也該是用午餐的時間。各位有沒有飢腸轆轆,卻不知崇德哪裡有用餐地點的困擾呢?達基力部落屋就在九號公路旁的小徑邊上,這裡不僅可以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品味雕刻藝術之美。

退休教師郭文貴先生,成立達基力文化藝術協會,結合族人進行漂流木的雕刻創作。偕同其妻彭秀蘭女士經營達基力部落屋,提供原住民創意料理。期待將達基力發展成一處推廣太魯閣族文化內涵的交流地點,並提供部落社區就業機會。

2007/05/13

台灣清流——生機湧現三棧溪

驚人的清澈 (by Audiofan)
◎三棧溪清澈度驚人

長久以來,花蓮沙卡噹溪神秘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台灣最清流,其實就在不遠處,清澈的三棧溪同樣在群山環抱的綠意中訴說她的美麗。

Real Tim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