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6
台北捷運公共藝術二則
◎台大醫院站公共藝術
1992 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開始發布實施,依此條例第九條公有建築物必須提撥百分之一的建築經費作為公共藝術的設置。拜這項「百分之一條款」之賜,台灣的公共藝術多了起來,投入雕塑創作的藝術家也增加了。但是一則死板板的規定,並不能達到全面提升美育素養,和公共空間美化的目的。如果業主只是敷衍行事,或者本身不具備審美的思考,極可能達到反面的效果。而台灣的創作者,在必須仰賴接案收入的情況下,創作起來難免綁手綁腳。
在 [ 城市的遠見 ] 西班牙巴塞隆納一文中曾經提到巴塞隆納如何用公共藝術提升整個城市的美感,他們所採用的方式與台灣不同,首先由當地知名的雕塑家邀請國際級大師前來設置街頭藝術品,等到蔚為風氣,所有的藝術家以在巴塞隆納街頭擁有自己的創作為榮,政府只需提供製作成本,藝術家等於無償替巴塞隆納設計公共藝術。
由於事關名譽,創作者自然使出渾身解數,務求與四周環境搭配,營造和諧的美感。唯有當業主與創作者跳脫出「唯錢是問」的思考,藝術才有伸展的空間。巴塞隆納能有這樣的好運道,邀得優秀藝術家為其出力有其歷史源由,新興城市如台北,恐怕仍得自食其力,鼓勵條款只是一個開端,當城市住民對於「美」有自己的定見時,公共藝術的設置方才有其實質上的意義。
目前「百分之一條款」只對公家機關的建案有較強的約束力,台北市甚至將此條款納入自身的法規中。像台北捷運如此大型的公共建設,公共藝術大量設置是必然的,不瞭解法條規定之前,我還對台北捷運局的自動自發感到欣喜呢!
每天靠捷運通勤的人不在少數,你是否有注意到圍繞在身邊的公共藝術呢?台大醫院站採用李光裕先生的銅雕作品三件,創作意念皆和「手」的形象有關。人的雙手充滿意涵,是接納的象徵,同時也和醫者的仁心仁術有所連結,裡面一尊「蓮花持」的作品,佛手持花,莊嚴慈祥,為往來本站的患者,帶來心靈的撫慰。
◎寇爾公園全景,「水的禮讚」在圖片右下方
◎以上圖片翻拍自「城市的遠見」影片
在巴塞隆納也有一件和手的形象有關的公共藝術作品,同樣與週邊環境的歷史意義結合,並且營造出與四周地景相結合的美感。位於巴塞隆納市郊區的艾布隆山谷區 (Vall d'Hebron),原本是一個礦區,政府將採礦挖出來的巨大坑洞改建為寇爾公園。西班牙籍雕塑家 Chillida,為此地創作了一件公共藝術品「水的禮讚」,將手的形象簡化,以水泥灌注做成巨大的雕塑品,用鋼絲懸掛在山谷上方,好似礦區過去使用的怪手,又像是擁抱下方水池的手,既能喚起當地居民的歷史記憶,又呼應了此處親
水的設計。
◎古亭站公共藝術「邂逅」
古亭站由李長發、曾英棟兩人共同創作的邂逅(都會臉譜),為冷硬的捷運站空間帶來活潑多變的視覺趣味。懸掛在捷運站頂端的立體造型,可以 360 度轉動,其中還有組合在圓輪上成組的物件,產生有別於單一個體運動帶來的視覺效果。觀者無論在站內的各個角度,平視、俯瞰、仰望,都能看到同一物體的不同面向。這件公共藝術的題旨可說是相當貼切:「 Un-expectable Meeting 」象徵捷運站裡人與人的偶遇,每次擦身而過,你看到的只是每件物品(每個人)的其中一面。
◎不同角度看同一臉譜
◎臉譜在空間中游離浮動
◎獨特的視覺經驗
◎繁複的立體造型
講到類似的創作手法,讓我聯想起活動雕塑(mobiles)的鼻祖:Alexander Calder,這位美國籍的雕塑家在創作的生涯裡屢出新意,除了活動雕塑,他也是 wire sculptures 的始作俑者,相關介紹與圖片可參考Cathy所寫的介紹專文。
◎隱藏的公共藝術——動畫的片段
大部分的公共藝術都是放在明顯可見的位置,在紐澤西與紐約的連接交通線 PACE 上,進入紐約後的某一段路程,如果你百無聊賴地望著漆黑的甬道,突然像是舊日默片般的動畫在你眼前放映起來,你不可置信地大叫起來,車廂裡卻平靜如前,於是你把剛才幻覺般的特殊經驗當作是心底的秘密,不知不覺成為在地人集體經驗裡的一環。雖然只是藉由車體移動速度做出的簡單影片效果,不見得稱得上創作,但是這隱藏的公共藝術,確實帶給旅客們意外的驚奇。
※我將動畫拍成AVI檔,大小約3MB,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寫信來索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