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9

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當巴黎的遊客們蜂擁往羅浮宮朝聖,我的目標卻是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Guimet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導因於2004年五月,台灣應用材料文藝季舉辦的美術史講座——「吳哥窟之美」,蔣勳先生提到:「吳哥窟最好最精緻的幾件作品都被搬到巴黎吉美博物館去了!」,就衝著這段話,參觀吉美博物館成為巴黎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吉美博物館號稱其柬埔寨(Cambodia,昔日高棉共和國)藝品館藏的質與量世界第一(柬埔寨本地除外),我們確實可以從中飽覽吳哥文化之美,但吉美博物館卻不僅止於此。吉美博物館與艾菲爾鐵塔同一年(1989)在巴黎開幕,原本是法國里昂的工業鉅子Emile Guimet(1836-1918)設立的私人博物館,主要陳列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宗教藝術品。Emile死後,因博物館維持的龐大經費取得不易,改由法國政府接管,吉美博物館由私人轉為國立,中間幾度變革(與羅浮宮交換館藏、大規模整修建築物),而成為今日樣貌。(詳細博物館創辦沿革,請參見典藏藝術網,由李艾華於2003年11月發表的「法國居美博物館‧亞洲文物放光華」一文)


此行不僅達到瞻仰吳哥藝品之美的目的,更打開了我對亞洲文化的視野。說來慚愧,身為亞洲的一份子,卻很少關心與自己所在地有密切關係的亞洲諸國,甚至搞不清楚中南半島上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和彼此間的歷史淵源。我們對西方,尤其是歐洲,投注高度興趣,並且熱情的擁抱他們的文化,積極去瞭解,卻鮮少將目光轉向我們身處的亞洲。

古雲南滇文化銅鼓
古雲南滇文化銅鼓面精細的花紋
◎古滇文化展現於青銅器上的銅鼓之美

中亞一地由兩大文化圈交融而出的塑像,徹底顛覆我對佛像造型的既定印象,讓我既驚又奇!歷史課本上刊載過的梁武帝落髮圖赫然在列,古雲南滇文化在青銅器工藝上高度發展所創作出來的銅鼓亦在其中,夜郎之國確有其地,並非傳說。中國唐朝的仕女騎馬圖展現那個時代的女性風貌,強健飽滿,巾幗不讓鬚眉。畫中一群女士們策馬奔馳,正打著馬球呢!可見當時馬球已由中亞傳到中國。

在神像的創作上,抓住宗教上象徵的重要符號後,不同地域所展現出來的造型美差異甚大,而「神」的造像顯然和當地人的樣貌有密切關連。譬如看過印度電影「寶萊塢生死戀」裡,飾演Devdas的男主角長相,就能理解印度神像的面容正是印度美男子。塑像的服裝也是根據當地人的穿著創作的,其體態神情雖是展現天府之國,實則描繪著地上人間。

居展出之大宗的吳哥文化藝品,更是美不勝收。館方特地在某些展件上註明:因本藝品在當地已無修復之可能,所以將其運回國內保存云云……似乎想為取得殖民地文物的行為做一番消毒,但是不管背後理由為何,都不能替掠奪他國珍貴文物的正當性背書。然而當初的時空背景,柬埔寨政府忙於國內情勢的混亂,無暇旁顧,致使吳哥文物再遭人為浩劫也是事實。歷史上的功過且留與後人論斷,因緣聚合之下得以欣賞到璀璨美麗的人類文明之美,無疑是後世之福。

自然採光的大廳
◎自然採光的吳哥藝品大廳

建築物本身於1997—2001年間,由建築師父子檔Henri Gaudin與Bruno Gaudin負責整修,博物館的空間配置及動線設計得很好,我尤其喜歡挑高的大廳以天井自然採光,多少彌補了吳哥文物本應隨光線變化呈現的內涵。(博物館整建計畫之精神請參見典藏藝術網,由鄭又嘉於2004年6月發表的「新面貌與新策略
——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會議紀實(一)
」一文)

如此豐富的館藏,只要區區5.5塊歐元(現在要七塊歐元),跟紐約市內動輒12塊美金的博物館入場費比較起來,相當值得。我消磨了一整天的時間,連本館的二分之一都沒看完,別館也來不及去。建議前去參觀的朋友可以在館內用餐,節省時間。服務人員非常親切(在巴黎真是難得了),請放膽去借導覽設備,無須另外收費,並且提供中文版(聽起來應該是大陸製作的)。常設展之外還有特展,票價內含特展入場費。也可以選擇只看特展,費用是5.5歐元。館內開放攝影,但禁用閃光燈、三腳架,參觀時請特別留意。

詳細開放時間及交通資訊請見:Guimet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有中文版哦!)

the entrance of Guimet museum
◎博物館入口

延伸閱讀:
獨鶴飛:剩下來的吳哥窟

◎本文同時刊載於複雜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al Time Analytics